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免费   5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摘要 目的:探索组蛋白H3K27me3甲基转移酶EZH2在人脂肪瘤、高分化脂肪肉瘤和去分化脂肪肉瘤的表达情况及EZH2酶活性小分子抑制剂GSK126对人脂肪肉瘤细胞系SW872的影响,并初步探索其可能机制。方法:筛选脂肪瘤、高分化脂肪肉瘤和去分化脂肪肉瘤患者术后活检标本共计23例,其中脂肪瘤7例,高分化脂肪肉瘤9例,去分化脂肪肉瘤7例,制成组织芯片,免疫组化染色检测EZH2的蛋白表达情况。体外培养SW872 脂肪肉瘤细胞系,采用CCK-8 法检测不同浓度GSK126对细胞生存的抑制作用,流式细胞技术检测细胞凋亡情况,Realtime PCR法检测细胞的凋亡与抗凋亡(Caspase-1、Caspase-3、Caspase-7、Caspase-9、Bcl-2、Bag-3)、血管生成(VEGF-α)、干性(CD133、CD44、CD24)相关基因的表达,Western blot 检测内质网应激相关蛋白Bip和ATF4蛋白的表达量。结果:EZH2在去分化脂肪肉瘤的表达高于高分化脂肪肉瘤,在良性脂肪瘤中的阳性表达少见(均P<0.05)。EZH2酶活性抑制剂GSK126对SW872 细胞的存活有明显的抑制作用,给药后细胞凋亡率增加(P<0.05),凋亡相关基因Caspase-1、Caspase-3、Caspase-7、Caspase-9均表达增强(均P<0.05),血管生成基因VEGF-?琢表达降低(P<0.01),干性基因CD133表达降低(P<0.01),其余基因表达无明显差别。GSK126组的内质网应激相关蛋白Bip和ATF4蛋白的表达增加。结论:EZH2蛋白表达量与脂肪肉瘤细胞分化程度呈负相关,EZH2有望成为脂肪肉瘤的生物学标志物及恶性程度标志物。EZH2抑制剂可能成为脂肪肉瘤潜在的化疗药物,可能通过增强内质网应激发挥作用。  相似文献   
2.
摘要 目的:探讨祛毒汤联合红光照射治疗促进湿热下注型低位单纯性肛瘘患者术后创面愈合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西安市中医医院肛肠科2019年12月至2022年12月期间收治的116例湿热下注型低位单纯性肛瘘患者分为观察组(58例,红光照射、祛毒汤熏洗、常规治疗)和对照组(58例,红光照射、常规治疗)。对比两组临床疗效、创面愈合情况、血清炎症因子、血清生长因子变化情况。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创面愈合率更高,创面愈合时间更短,临床总有效率更高(P<0.05)。与对照组治疗后相比,观察组同时间点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创面渗出评分、创面肉芽生长情况评分更低,超敏C反应蛋白(hs-CRP)、降钙素原(PCT)、白细胞介素-6(IL-6)更低,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表皮生长因子(EGF)、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更高(P<0.05)。结论:祛毒汤联合红光照射治疗可促进湿热下注型低位单纯性肛瘘患者术后创面愈合,可调节炎症因子和生长因子水平。  相似文献   
3.
摘要 目的:探讨血清晚期糖基化终末产物(AGEs)及可溶性期糖基化终末产物受体(sRAGE)与急性脑梗死后出血性转化(hemorrhagic transformation,HT)的相关性。方法:将2017年1月至2019年12月于我院诊治的131例急性脑梗死患者纳入研究对象,根据患者是否出现出血性转化将其分为HT组及NHT组,比较两组患者AGEs、sRAGE等实验室指标,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对影响急性脑梗死出血性转化的因素进行分析,并采用Pearson相关模型对血清中AGEs水平与sRAGE水平的相关性进行分析。结果:HT组患者合并糖尿病史、心房颤动病史比例、脑栓塞比例、梗死面积、采用抗凝治疗比例及血清中IL-1β、TNF-α、AGEs水平明显高于NHT组(均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示大梗死面积、高IL-1β、TNF-α及AGEs水平是患者出现急性脑梗死后出血性转换的保护因素(OR=0.625, 0.832, 0.874, 0.708;均P<0.05),而无抗凝治疗、高sRAGE则是患者出现急性脑梗死后出血性转换的危险因素(OR=10.901, 1.004;均P<0.05);相关性分析示血清中sRAGE水平与AGEs、IL-1β及TNF-α水平呈明显负相关(ρ=-0.852,-0.828,-0.826;均P<0.05)。结论:血清AGEs是急性脑梗死患者出现出血性转化的危险因素,而sRAGE则是保护因素,sRAGE可能通过抑制RAGE与AGEs结合,从而减少释放炎症介质,减轻血管损伤,降低HT发生风险。  相似文献   
4.
目的:本研究通过建立慢病毒介导的NCL基因沉默的胃癌细胞系,研究NCL沉默对胃癌细胞增殖能力的影响,为深入探究胃癌发生发展的分子机制提供理论基础。方法:利用小发卡RNA(shRNA)介导的慢病毒系统沉默胃癌细胞中的NCL,并利用RT-q PCR和免疫印迹检测基因沉默效果;并利用CCK-8实验和平板克隆形成实验检测胃癌细胞的增殖能力的改变。结果:琼脂糖凝胶电泳实验检测经酶切鉴定的pKLO.1-NCL载体,显示5000 bp和2000 bp两条带,测序峰图显示与设计序列一致;利用HEK293T包装病毒,感染胃癌细胞SGC-7901,免疫印迹结果显示sh NCL组NCL蛋白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RT-qPCR结果显示,sh NCL组NCL表达量显著降低,为对照组的0.4209±0.087倍(P0.001);CCK-8实验结果显示,sh NCL组在第5天的吸光值较对照组显著降低(P0.001),平板克隆形成实验结果显示,sh NCL组克隆形成能力较对照组显著降低,克隆形成数量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建立了慢病毒介导的NCL基因沉默的胃癌细胞系SGC-7901,并利用此系统研究了NCL基因对胃癌细胞增殖能力的影响,证明了NCL基因能够促进胃癌细胞的增殖,为后续研究NCL基因在胃癌细胞中的作用提供基础。  相似文献   
5.
摘要 目的:观察双硫仑治疗小鼠肥胖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取6周龄C57BL/6J雄性小鼠10只,高脂饲料诱导肥胖后,随机分为双硫仑组(双硫仑玉米油溶液,300 mg/(kg?d)和对照组(等量玉米油),每组5只小鼠。每日灌胃给药1次,连续2周,期间仍给与高脂饲料。监测小鼠食物消耗量和体重。给药结束后取小鼠血清、附睾白色脂肪垫、肩胛间区棕色脂肪和肝脏。白色、棕色脂肪和肝脏进行HE染色,观察细胞形态。电镜下观察棕色脂肪细胞内的脂滴和线粒体。Realtime-qPCR法检测棕色脂肪组织中Ucp1、Fabp4、Prdml6和Cidea的mRNA相对表达量,Western blot法检测Ucp1的蛋白表达量。检测血清中转氨酶ALT和AST含量。取8周龄C57BL/6J雄性小鼠10只,随机分为双硫仑组(双硫仑300 mg/(kg?d)和对照组(等量玉米油),每日灌胃1次,连续2周。给药结束后进行棕色脂肪和肝脏HE染色并检测血清中ALT和AST含量。取8周龄C57BL/6J雄性小鼠10只,随机分为双硫仑组(双硫仑300 mg/(kg?d)和对照组(等量玉米油),每日灌胃1次,连续4周,进行肝脏HE染色并检测血清中ALT和AST含量。取孕13.5天的C57BL/6J胚胎小鼠,进行成纤维细胞原代培养,分为双硫仑组(双硫仑5 mg/L)和对照组(等量DMSO)并诱导分化为棕色脂肪细胞。分化8天后进行油红O染色,观察脂滴形成情况,检测Ucp1、Fabp4、Prdml6和Cidea的mRNA相对表达量和Ucp1的蛋白表达量。结果:肥胖小鼠给药过程中,双硫仑组和对照组的进食量及体重变化并无明显差别(P>0.05)。给药结束后,两组白色脂肪细胞大小无明显差别。双硫仑组小鼠棕色脂肪细胞直径和细胞内脂滴明显增大(P<0.05),脂滴数量、线粒体形态及数量无明显差别(P>0.05)。双硫仑组小鼠棕色脂肪中Cidea和Prdm16的mRNA表达减少(P<0.05)。正常体重小鼠双硫仑给药2周后棕色脂肪细胞脂滴也增大。细胞实验结果显示,双硫仑组脂滴形成明显减少,Ucp1、Cidea、Prdm16的mRNA表达明显减少(P<0.05);Ucp1的蛋白表达明显减少(P<0.05)。肥胖与正常小鼠双硫仑给药2周后均出现明显的肝细胞水肿,血清中ALT和AST升高(P<0.05),正常小鼠给药4周后仍有明显肝细胞水肿,ALT和AST升高(P<0.05)。结论:短期使用双硫仑对饮食诱导的肥胖小鼠无明显减肥作用;双硫仑在体内、外均可抑制小鼠棕色脂肪细胞的分化。短期使用双硫仑可引起肝损害。双硫仑用于减肥治疗的安全性及有效性尚不够理想。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